半岛综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2〕123号),经地方申报、省级行政部门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等方式,文化和旅游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2023年11月13日至17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名单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向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并提供所反映问题的佐证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半岛综合,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核实有关情况。
近年来,景洪市突出地域特色和亮点,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坚持“六步走”,大力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提升改造工程,成功打造一批示范村寨,成为了景洪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及“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基地。
在发展传统旅游业的同时,景洪市因地制宜布局优秀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及其它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曼远村围绕独特的“傣潮”文化旅游,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紧紧融合,打造热带果干半岛综合、傣医药、橡胶、牛肝菌种植及非遗文化等多产业发展模式;曼沙村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大力发展傣王宴特色饮食文化和农特产品电子商务;曼丢村结合古朴、秀美、独特的傣寨风情,引进旅游公司,采取“党建+公司+村集体+村民”的管理方式,推出“一村一品”“做一日傣家人”等特色旅游模式,串联打造出了一条“游览山水风光、欣赏风土建筑、体验民俗风情”的精品旅游线路。
近年来,大理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弘扬,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半岛综合、文化的有机结合,打造大理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依托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走出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在不断优化既有非遗+旅游成果的同时,大理市努力解决区域内部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的难题,积极拓展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边界,将一些非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乡村纳入到非遗+旅游的融点测试中,建设了6处非遗+旅游示范点,带动示范点及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旅游的特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道路。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非遗+旅游” 模式也逐渐从静态合作阶段发展到活态利用阶段。